近日,國井集團所在地、中國釀酒文化起源地、酒祖儀狄故里、中國白酒名城高青縣出土了東漢雙耳陶酒杯,為漢代高青縣酒業(yè)的發(fā)達提供了實物佐證。這是繼2012年高青出土最具齊文化特色飲宴圖——西漢時期畫像石墓葬之后,高青數(shù)千年釀酒文明的又一重要物證。
不同造型、弧度的酒杯,對于酒液的香氣與口感所造成的差異與影響之大,每每令人十分驚異。酒杯雖然不會改變酒的本質,然而,酒杯的形狀,卻可以決定酒的流向、氣味、品質以及強度,進而影響酒的的香度、味道、平衡性及余韻。該東漢酒杯為陶質,橢圓形,為一對。該酒杯的發(fā)現(xiàn),證明了東漢時期酒已經進入了高青人的日常生活中,并已十分普遍。
東漢酒文化既秉承了先秦戰(zhàn)國的豪放,又浸潤了漢朝無為文化的含蓄,因此,從飲酒習俗上也表現(xiàn)出來,從豪飲轉而小酌,王褒《僮約》中寫道:“欲飲美酒,才得染唇漬口,不得傾杯覆斗”。在當時,不僅一般官吏、百姓,即使奴僮,也普通飲酒,人們飲酒中,既要感受酒給人帶來的那種仙境般的愉悅,又“不得傾杯覆斗”。人們在不斷的生產實踐中,摸索出了一套獨特的釀酒技術,即如何提高酒的濃度。正是由于漢代人們的探索,我們才能看到從漢墓中出土的各色釀酒工具和飲酒用具。
國井扳倒井歷史文化始于酒祖儀狄,盛于西周初期姜太公在今高青地建都營丘。從此到唐代杜甫暢飲于青丘,和宋太祖冊封國井,中間上千年的酒文化歷史盡管不乏文獻記載,因缺少出土文物佐證一直存在斷層。此次東漢雙耳陶酒杯的出土,很好的填補了這一空白,為高青縣中國白酒名城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文物資料,同時,國井扳倒井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體系因此而進一步完善。